督導專區:人生真相知多少

作者:南灣一分會督導陳淑鳳
近日整理督導委員會的活動照片,看到一些攝於2018 年 3月28日的照片,那是當時的督導長黃雅芬師姊,獲悉依空長老即將返台,特把握機緣邀請法師為督導們開辦一場零距離的殊勝的法筵。
空法師以一貫幽默的風格,開示人生的真相,笑談生死。在結語時,開心地說:每次談生死,大家都很忌諱,沒有想到在座的督導們,大家竟能那麽開懷地暢談,笑的那麽開心。(有照片為證)
在覺悟者的眼中,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經論所說:生死事大、人命無常、國土危脆,這都是真實語,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警覺。
死亡是人人所不能豁免的,對於這必經的大限之期,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才能不憂不懼呢?
法師詳盡的闡述了死亡的真相。探討死亡、了解死亡,絕對不是悲觀、消極,而是勇敢選擇更積極、更正面的態度,去消除一個人內心最大的恐懼。死亡是這一世生命階段的結束,也是下一世生命階段的開始。
從死亡到投胎轉世的之間,佛教稱為中陰身。在十二因緣中,介於識與名色之間,共有七七 49天。中陰身將隨著前世的業力,尋找投胎轉世的因緣。
一般來講,人死後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但也有例外,十惡不赦的惡人,會直接墮落到地獄道;認真修行、發願往生的聖人,死後的剎那間,就會見到自性的明光,隨佛往生極樂世界;還有一生行善、利益眾生的大善人,死後也會直接上天界,不會有中陰身的階段,也不會有痛苦。
人的神識脫離軀體,投胎轉世前,隨著業力, 就會走向六道之中。古德云: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在最初的7日內,亡靈還能清晰辨認生前的事物,之後的7日、再7日…再7日,最多不超過49日,就會漸漸淡忘一切。在迷茫、徬徨漂泊中,隨喜而投靠。 不過投入的,不一定是人類,可能是畜類眾生,端看亡靈業力而定。縱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怎能不戒慎恐懼。
過了49天,還不願走向六道,選擇留在陽間遊蕩,這些都是亡靈對世間有所留戀、執著,死後繼續以中陰身狀態留在人間,淪為鬼道,不能岀離。所以佛教教導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過分貪戀執愛,往往就會成為不願離開人間的亡靈。親人往生後,最關鍵是頭七日,為他做多點功德,誦經、拜讖,稱念佛號回向,令中陰身可以聼經,增強善念力,得以往生善處。因為人斷氣後,五識會依序消失,最先是眼識、跟著是嗅覺、味覺、觸覺,而耳根是最後。亡者氣絕後,還可以聼到親友們的對話,所以切記不可哭鬧,擾亂亡者心識。我們常為人生諸事做準備,同樣地,也應趁早儲備福德資糧,先為死後的皈依處做準備。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了解死亡,你才能真正的活。
死亡,是我們這一生最真實的朋友,它時刻提醒我們:生命短暫,人生無常,人身難得,要把握生命,禪淨共修。
期望大限之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無雜念,淨念相繼,蒙佛接引,或乘願再來。如汾陽善昭禪師含笑赴死,就是一種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的美好死亡。
照片、筆記在手,空法師的叮嚀猶言在耳,再次感恩前督導長黃雅芬師姐,為督導們創造的法緣。
(照片提供:陳淑鳳)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