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報導】為增進會員彼此交流及效仿「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洛杉磯協會白塔三分會和河濱分會於9月2日舉辦「漢庭頓華嚴經知性之旅」。 在河濱分會輔導法師知松法師以及二個分會的督導,會長的帶領下,逾六十多位會員及親友共同遊覽位於聖瑪利諾市的漢庭頓圖書館、藝術館和植物園。 透過河濱分會黃嘉琛老師導引解說,深度認識園中歐式圖書館、藝術收藏、蘇州庭園和日式花園,以及對館內展出的宋代木板印刷《華嚴經》的來源和印製歷史有進一步瞭解, 一場充滿歡笑溫馨的知性之旅,讓大家收穫滿滿。
館內正展出刊刻於宋朝(960-1279)元豐八年(1085)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5卷,為《崇寧萬壽藏經》之零本,摺裝,展開21英尺長,亦是漢庭頓館內收藏最古老的印刷品。 黃嘉琛老師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籍由欣賞善本,讓大家從中瞭解《崇寧藏經》的重要性,印製歷史,獨特的書目特徵和精緻性。
在 《崇寧藏經》的籌創期間,既從1080年到1112年,福州東禪寺的住持沖真率領一大隊僧侶和工匠在超過16.5萬塊木板上刻字和上墨,印製了5850卷,這是中國朝代史上最耗時,資源最密集的雕版印刷項目之一。它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書籍史上的一次革命,因為它很可能是第一部以如同手風琴般的經摺裝形式而裝裱的漢文大藏經;另一個獨特之處是這部佛教是雙面印刷的,該卷佛教所使用的較硬的黃色紙張可能是以桑皮、黃麻或者其他纖維而製成。時至今日,東禪寺已無遺存,亦無原始雕版,殘本藏品散落於亞洲,歐洲,北美等地的圖書館和私人收藏中,因此漢庭頓的《華嚴經》一卷可視為特別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隨後大家跟隨著黃嘉琛老師的導覽,在圖書館內欣賞油畫,雕塑,瓷器,銀器,傢俱等藝術收藏品以及稀有的文獻典藏,瞭解漢庭頓家族的歷史;在沿途中,明白了「流芳園」蘇州庭園設計的典故;在日本花園觀賞月亮橋,錦鯉池,日式房屋,茶道館等具有日式格調的建築,又轉彎來到一條迷人的竹林小徑,曲徑通幽,翠竹蔽日,穿行其中,涼意頓生;走出竹林,看到滿園盛開的玫瑰,駐足欣賞,大家不禁讚歎漢庭頓整個花園像一本《盆景大全》,值得再次回來細細觀賞。
會員黃齡慧讚歎宋朝時代的技能和手工專長,當看到館內牆壁上的一句話「Some books have pictures and Some pictures have books」, 不由自主的說到「書中有畫,畫中有書,令人難忘的花園式圖書館。」
會員Símon喜夢分享,當她走進《華嚴經》展館,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佛陀時代,聽經聞法,同時感謝黃老師的導覽,讓她對中國文化和蘇州園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會員龔國強在參觀《華嚴經》時,邊看邊合掌,無量歡喜。
會員吳簡分享,這裡有中式、日式、英式、澳式、南美、南歐等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花園,按不同地區的植物種類和風格也有十多個植物園, 又有Children’s Garden給小朋友玩,今天和孩子Marvin 一起來遊覽非常開心,孩子學到很多知識,感謝分會的安排。
會員方素平說到雖然來過多次,但對園內的圖書館和藝術收藏是第一次參觀,感謝黃老師的解說,受益良多。
會員路成偉驚訝漢庭頓的收藏在2010年超越了哈佛大學,圖書館收藏的英美歷史和文學領域的珍本書籍,手稿,印刷品,照片,地圖以及其他資料多達600多萬件,活動不僅增加知識,也和會員彼此增加友情。
白塔三分會輔導法師慧人法師雖在總本山出席徒眾講習會,隔空送祝福給會員和家人,祝福大家收穫滿滿,智慧增長!
河濱分會會長張浩說到,佛光大家庭其樂融融,希望往後有更多的分會聯誼活動。
圖片提供 – 白塔三分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