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梨 報導】為響應國際佛光會主辦「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競賽」,透過微電影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人間佛教, 瞭解大師提倡的三好精神,傳遞人間真善美, 白塔三分會10月12日在輔導法師慧人法師的帶領下舉辦線上電影讀書會, 一起觀賞2022年三好微電影紀錄片第一名的獲獎影片「The Reclaimers 回收者」,大家分享環保與心保的意義,探討面對困難無常, 需調整內心,積極樂觀,轉識成智,懷抱希望衝破困境,感恩人生,熱愛生命!
短短20分鐘的紀錄片,把大家帶到了世界的另一端南非約翰尼斯堡市,近距離追蹤了三名非正式街頭回收者的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生活和遭遇的困境, 政府不認為他們是必要的工人,疫情下受到很多限制並在封鎖期間無法正常工作,描繪了他們為生活而努力,為淨化環境而努力以及為了被承認為城市裡的正式勞動者而付出的努力。
慧人法師用輕鬆幽默活潑的問答方式和會員們互動, 從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職業,疫情下的遭遇各種不同的場景來互答,並讓大家分享紀錄片中感觸最深的一幕或臺詞, 大家各抒已見,進而引發對生命的反思和啟發。
這些在約翰尼斯堡市近9000多位回收者,收集多達80%的消費後包裝紙質材料和各類瓶罐,每個月運出將近8萬6千噸的回收物,每年拯救約翰尼斯堡市近4700萬美元,使南非的回收率與一些西歐國家相當。 李素珍師姐表示,「如果沒有這些回收者,那些回收物就會直接進入生活的環境和海洋,是很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保護環境需要大家一起行動,從自己做起。今年夏天,自己家裡打開窗戶通風,儘量不開空調來幫助減少空氣污染 。」
蔡貞貞師姐分享,「大師提倡的環保與心保理念,自己要以身作則開始做起,從而去影響身邊的人。 比如減少生活垃圾,儘量不用塑膠袋, 改用紙張可回收的袋子,用環保袋去買東西,家裡的垃圾分類等等,調整我們的習慣,外在自然環境的保護需要靠人類的自我覺醒, 地球才能得救。」慧人法師非常贊同,從自己內心出發,鼓勵大家可以用環保碗,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來幫助加州缺水的改善。
因疫情餐廳酒吧關門,導致紀錄片中的回收者Zanele Kubeka 沒有瓶子和紙箱可以回收從而沒有經濟收入而影響生活,「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上帝給了我雙手,能靠自己的手藝 暫改做假髮來謀生」,慧人法師用這句臺詞來告訴大家,無論這些回收者的生活有多麼困難,但仍然懂得感恩,教導大家在生活中要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大家也從影片中聽到了這幾位回收者的夢想, 盧揚達(Luyanda)希望有一個Reclaimer Center, 讓回收者都有住的地方並被政府認可。會長鄭文昱也籍此分享,工作不分貧富高低,眾生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無論在任何困難下,都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實現自我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蔡鎧森說到,他被影片中Luyanda的女兒在家門口澆花的一幕所感動,感覺這一幕看到年幼的她灑下希望的種子,向著陽光,不退縮不放棄,一直成長,直到夢想成真的一天。
慧人法師最後鼓勵大家,「透過影片,讓我們學會去感恩,積極向上,學會當自己處於不喜歡的環境和位置,改變自己的內心來改變環境,佛陀教我們要看到自己的內心,不忘初心,做個有用的人。同時瞭解到環保與心保,心保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從內心環保出發,外在環保才能真正落實。」透過輔導法師的導讀指導,有畫龍點睛之效,遍學一切善法,會員們都期待著下一期的電影讀書會!
照片:(白塔三分會提供)